国内首个AI光模块生产基地落成投产,引领智能光通信新时代
近日,由睿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睿海”)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以“AI光模块生产基地”为核心定位的高端光通信制造园区在中国深圳市正式落成并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与光通信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建成的“AI光模块生产基地”不仅是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光模块制造中心之一,更开创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质量检测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之中。基地采用全自动化产线、AI视觉质检系统、数字孪生仿真平台及智能仓储物流体系,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65%以上,产品不良率低于百万分之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AI光模块生产基地”的核心使命,是为全球数据中心、5G/6G通信网络、智算中心及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场景提供高带宽、低延迟、高能效的光互联解决方案。随着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光模块已难以满足AI集群间高速互连的需求。而该基地所生产的800G/1.6T硅光模块,具备支持CPO(共封装光学)、LPO(线性驱动可插拔)等下一代技术的能力,正是破解“算力孤岛”瓶颈的核心硬件支撑。
作为“AI光模块生产基地”的主导企业,睿海科技集团是国内少数掌握光芯片外延生长、器件封装、模块集成三大核心技术的全产业链企业。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深圳,在苏州、武汉、成都设有研发中心,拥有超过
200项核心专利,其中AI驱动的光模块自适应调校算法、热噪声智能补偿系统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近年来,睿海科技已为华为、腾讯、阿里云、百度智算中心及多家头部AI初创企业提供定制化光模块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AI光模块生产基地”并非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制造工厂,更是集“技术研发—中试验证—规模量产—生态协同”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基地内设“AI光子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光电工程中心、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建立深度合作,聚焦片上光互联、量子通信适配模块、神经形态光计算接口等前沿方向开展攻关。未来三年,基地计划孵化超过20家上下游协同企业,形成覆盖材料、芯片、模组、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生态圈。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AI光模块生产基地”全面贯彻绿色智能制造理念。厂区配备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与智能能耗管理系统,单位产值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40%。同时,通过AI算法动态优化生产节拍与物料流转路径,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示范工程”。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全球AI算力竞争已进入“光速时代”,谁掌握了高速光互联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谁就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战略高地。“AI光模块生产基地”的建成,不仅打破了高端光模块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更为我国构建安全、高效、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了坚实底座。
展望未来,睿海科技宣布将启动“双百计划”:未来五年内在国内外再建10个“AI光模块生产基地”,服务全球100个以上大型智算中心。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标在2027年前推出基于光子神经网络的“AI-Ready”光模块,真正实现光通信系统自身的智能化演进。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AI光模块生产基地”的布局落地,中国将在全球光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赛道上持续领跑,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