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G DAC(Direct Attach Copper)线缆相比800G光模块存在显著价格优势,其核心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点,如下:
无激光器与光电芯片
DAC线缆直接通过铜缆传输电信号, 无需光学激光器、调制器及光电检测器等核心光电器件。而
光模块需完成电→光→电的复杂转换,仅激光器成本即占总成本30%-40%。
📌 成本影响:800G光模块中光器件成本约60%,800G DAC因省去该部分,成本可降至光模块的30%。
简化封装工艺
DAC采用一体化铜缆结构,无需光模块的精密光学耦合、气密封装等复杂工艺,大幅降低制造门槛。
功耗接近零
无源DAC无需供电,有源DAC功耗仅约440mW;而800G光模块典型功耗≥14W,需额外散热设计。
💡 运营成本:10万根DAC部署年省电费超500万元(按0.8元/度计算)。
散热结构简化
DAC依赖铜缆自然散热,光模块需配备散热片、导热硅脂甚至液冷系统,增加物料成本。
对比项 | 800G DAC | 800G光模块 |
---|---|---|
传输距离 | ≤3米(无源) / ≤7米(有源) | 50米(多模) / 10km+(单模) |
适用场景 | 机柜内GPU/交换机互连 | 跨机架、跨楼层数据传输 |
电磁干扰风险 | 较高(需屏蔽设计) | 极低 |
💎 结论
800G DAC凭借无光器件设计、铜缆材料红利、零功耗运维及高量产良率,在短距场景(如AI集群柜内互联)成本仅为光模块的 1/3-1/5。随着英伟达GPU放量(2024年预计出货450万片)及字节/阿里等大厂全面转向DAC方案,其性价比优势将进一步放大。但需注意:长距离传输仍需光模块支持,两者为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关于睿海光电
微信扫一扫